更多服务
亭林镇东新村探索农村宅基地房屋租赁“旅馆式”管理服务 推进美丽乡村安居蝶变
日期:2022-11-08 浏览

亭林镇东新村地处城乡结合部,毗邻两个工业园区,是典型的城中村,村域面积4.29平方公里,户籍居住人口2366人,实有人口10680人,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比例倒挂现象突出。2019年以来,东新村立足来沪人员管理实际,创新“党建+综治”治理模式,探索农村宅基地房屋租赁“旅馆式”管理服务,通过以房管人、服务留人、安居助人,推进美丽乡村安居蝶变。

主要做法

将乡村空间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深度结合,通过农村租房各方主体定责赋能,以“属地化、标准化、智能化、自治化”全方位推进旅馆式管理。

(一)组织架构“属地化”。坚持属地管理原则,由村党总支在整合现有党建网格、管理网格等“多网”为“一网”的基础上,进一步划小治理单元,织密“一张网”。建立“大前台”,将出租屋划入网格,结合党群服务站点分布,构建1个总台、17个分站和224个前台组成的“旅馆式”服务管理模式,向前延伸服务。划定“责任田”,村“两委”班子、支部党员、报到党员等力量分片下沉到网格,推行党员示范网格、示范村埭等行动,做到“小事不出格、大事不出村,矛盾不上交”。

(二)租赁流程“标准化”。健全村部“旅馆总台”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,标准化落实“租房安全审核、指导合同签订、租客登记注销、日常监督管理、安全隐患整改”五个工作环节,做到定人、定岗、定责。出租前,实行“红、黄、绿”三色分级挂牌制度,按照“一户一档”进行编号备案,达标绿牌方可出租。出租中,实行“3+X”动态管理,将外来人口管理和租赁房屋安全检查纳入党建网格员日常工作内容,按期进行巡查走访和平台租赁数据比对复审,确保做到“即住即采、即离即销”。

(三)数字平台“智能化”。充分听取党员、群众意见,搭建“数字东新”信息化系统,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就近处置,村域内发案数降幅达81.3%。在“旅馆总台”实体化运转基础上,建立房屋租赁线上频道和手机应用“东新+”APP,集成大数据系统,向房东、租户同步开放端口,实现线上登记信息、签订协议等功能。根据疫情防控需要,充分挖掘报到党员特长优势,将疫苗接种、核酸检测等数据信息导入平台,实现高效精准管控。 

(四)农村治理“自治化”。组建由党员埭头长、党员微格长、党员商铺长组成的“新三支队伍”。“党员埭头长”定期组织召开宅基议事会、埭头会;“党员微格长”负责本网格内的租户信息更新、疫情防控措施落实、安全隐患的巡查上报;“党员商铺长”发挥新村民“主人翁”意识,在复工复产复市、美丽乡村建设中带领商铺自我管理、互帮互助,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。发挥“屋里厢法庭”调解、议事、咨询作用,开展党建品牌东新村美丽家庭评比,通过“三好房东”“平安之家”“垃圾分类”“优美庭院”积分管理和模范评比,激发村民主体意识、参与意识和自治意识,大大降低管理难度、提升治理温度。

初步成效

“旅‘管’安居”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,激活了外来人口与本土村民的联系纽带、互惠纽带、情感纽带,以人口要素流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,实现乡村增颜值、百姓创价值。

(一)保安全,强防控,提升“平安指数”。各项房屋出租验收、人口信息统计、安全隐患排查等功能都能在“旅馆总台”一揽式实现,村民安全感、满意度显著提高。疫情期间,东新村成立由36名党员房东组成的“户长”志愿队,探索出租屋防疫“0123”工作法,即疫情防控期间0租赁、对留沪人员每天1次政策宣传、出租屋每天2次消毒、及时反馈3类重点人群信息,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。检查组曾到东新村暗访,却两次“租房”被拒,村民卫阿姨说,“原来只要钱到位,租客姓张姓李一概不管,现在实行“旅馆式”管理,租客信息不搞清楚肯定不租”。

(二)优环境,促增收,提升“满意指数”。对农村自建房统一管理、统一出租,既让农民的口袋“鼓起来”,也让乡村环境“优起来”。东新村联合“房东+租户”群策群力,共同打造口袋公园、“三牛”广场、“河畔乡愁”党群服务点等,曾经“脏乱差”的出租房变成精致美丽的农家庭院,曾经荒废的3组、10组旧仓库变成村民、租客休闲议事的党群阵地,逐步实现租赁业态、人居环境、居住人口结构等多方位转型升级。同时,农村自建房的整体配套提升,也让“租房经济”如火如荼,目前村民平均增收可达5万元以上。有的租客说,“虽然现在租金贵了,但房东既收租也管理,村里步步是风景,我们住得放心也舒心。”

(三)稳就业,抓融入,提升“幸福指数”。东新村积极提倡“来了就是东新人”,变压力为动力,将人口流动隐患转变成人口导入红利。一方面,依托亭林和松江叶榭、奉贤庄行三镇行业协会、商会、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等各类平台,按照返乡村民和来沪人员就业意向和需求,东新村联合镇级部门、园区企业推出“毗邻党建春风行动”,开展定向、定岗、订单式就业创业技能培训30余批次,实现以房管人、以业助人。另一方面,充分发挥商铺长自治管理志愿服务队伍的作用,通过他们的搭桥牵线,建立“新老村民”日常联系服务和“屋里厢”信息反馈机制,外来人员对东新村这片土地有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获得感。

经验启示

“旅馆式”管理赋能乡村自住房租赁,将市场化运营与村委会管理有机结合,有效落实和化解原先存在的乡村社会治理问题和流动人口管理难题。其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在于:一是“变堵为疏”巧破题。在“旅馆式”管理服务工作中,精准找到“房东”这个关键责任主体,通过村民自治整改、自治管理,从源头上减轻流动风险的不确定性;二是“握指成拳”善协作。“旅馆式管理”以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调动了流动人口、用工企业、村委、政府部门等多种主体力量之间的协同配合,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;三是“科技搭台”善赋能。将流动人口管理系统与房屋租赁系统对接,实现“两网合一”,建立起全流程、多主体、可追踪的预警防范机制和综合服务平台,充分发挥人口红利,共享城乡发展成果。















金山人才网